为深入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的传承现状,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7月13日,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"凤韵花鼓筑梦队"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王延丽的带领下,前往"中国花鼓之乡"凤阳县开展文化传承专题调研活动。

团队专程拜访了凤阳花鼓省级非遗传承人葛强凤老师。作为这项民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,葛老师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凤阳花鼓的保护与推广工作。在访谈中,她深情回顾了凤阳花鼓的发展历程:从明代初期百姓借艺乞讨的生存技艺,到反映民间生活的艺术载体,直至今日登上国家级的舞台,凤阳花鼓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智慧。

针对非遗传承的现实挑战,葛强凤老师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。她创新性地将花鼓技艺融入校园课间活动,通过"非遗进校园"让传统艺术焕发新生机。"现在通过短视频平台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这项传统艺术。"葛老师欣慰地说。她特别寄语实践团队:"你们年轻人思维活跃,善用新媒体,希望你们能用镜头记录花鼓之美,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。"
实践过程中,团队成员不仅详细记录访谈内容,更在葛老师指导下亲身体验花鼓技艺。队员郑其航在尝试基础动作后感慨:"看似简单的动作背后是数十年的苦功,这让我们对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有了更深的理解。"

通过此次实地调研,团队成员对凤阳花鼓的历史渊源、艺术特色和社会价值有了系统认知,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传承的当代意义。大家纷纷表示,作为新时代青年,应当自觉担当文化传承使命,深入挖掘非遗文化内涵,创新传播方式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智慧。
(特约通讯员:王延丽 摄影:洪思涵 审核:骆海邦)